試用範圍:
- 文訊(1983/07-2021持續出版中)
- 聯合文學(1984/1111-2021持續出版中)
- 聯合副刊(1951/09-至今)
- 自立晚報(1947/10-1987)
- 書評書目(1972-1981)
- 中國論壇(1975-1992)
試用期限:即日起至6月30日止
試用限制:限校內使用,可列印不可下載,不限同時上線人數。
《聯合文學》簡介
《聯合文學》雜誌創刊於1984年11月,內容涵蓋古典文學、現代文學創作、世界文藝思潮、中外報導文學、文學批評、書評、藝術賞鑑等,除傳承中國文學的命脈,同時也薈萃世界各國最新文學思潮。
《聯合文學》雜誌,走過四分之一世紀,堪稱當代華文刊物中最具影響力的人文雜誌。依然秉持「文學不應只是少數文學人口的奢侈品,而應是全民生活的必需品」的理念而努力未懈。
《書評書目》雜誌簡介
《書評書目》雜誌由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發行,創刊於1972年9月,1981年9月停刊,共計發行100期(第1-8期為雙月刊,第9-100期為月刊),是臺灣第一本探討書評與書目的雜誌,不僅帶動臺灣書評風範,更擴及文學創作與閱讀風氣。其內容非常寬廣,包含文學、社會、科學,忠實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思潮。
《書評書目》催生於簡靜惠女士,喜好閱讀的簡女士有感於出國留學時,對於臺灣讀物的渴望,興起了為海外留學生推薦臺灣圖書資訊的想法,適逢好友隱地先生加入編輯團隊,至此開啟並奠定《書評書目》的基礎。
隱地曾說:「這本雜誌創刊時有幾個基本原則,第一,是使喜歡看書的人,看了這本雜誌後更愛看書;使不喜歡看書的人,看了它變得有一點喜歡看書。第二,是希望雜誌有一點真正的批判,這種真誠客觀的書評,使名氣大的作家有一點借鏡或鼓勵,使他們的作品更完美。而對那些年輕或初寫作的人有一點警惕,瞭解到寫作的敬業精神,因為一有疏忽,就有高手指出,也就是使作家有文責。」
《書評書目》宗旨在介紹書籍的同時,也透過書評為讀者把關。讀者從海外學子擴展至喜歡閱讀的人。內容篇幅設定三分之二刊載書評,三分之一刊載書目,文學類與非文學類的比例為2:1。100期中不斷嘗試各種形式與內容,前後共計推出60多個專欄,嘗試多面向評介圖書,介紹兩百多位國內外作家與學者。
《書評書目》正逢臺灣政治、經濟與文化面臨重大變化與論戰的七〇年代,不僅作為當時臺灣文壇展現與溝通的舞台,更以公正客觀的角度,忠實記錄文壇動態及臺灣近代作家的身影,為臺灣留下第一手文學史料。
《自立副刊》簡介
《自立晚報》創刊於1947年10月10日,為台灣第一份正體中文晚報,「無黨無派、獨立經營」為理念。
《自立副刊》原出自於《自立晚報》,「自立副刊」有幾件值得台灣文學史家注意的事件。首先是副刊本身在文學推廣上所發揮的功能。1950年11月5日葛賢寧、鍾鼎文、覃子豪、紀弦、李莎等人策劃「新詩週刊」 ,作為詩人發表作品的園地,每週一出刊。
從1950年11月5日開始,持續到1953年9月14日,共推出94期。紀弦(1~26期)、覃子豪(27~94)先後主編詩刊。1950年代一些著名的詩人、作家,像是鍾雷、鍾鼎文、墨人、李莎、上官予、潘壘等,常在這份詩刊發表作品。
自立副刊曾經連載柏楊著名的長篇小說〈異域〉(原名:〈血戰異域十一年〉)、姚嘉文〈台灣七色記〉,還有一些曾被國民政府視為異議人士的作品。
一些著名的作家如楊逵、陳映真、楊青矗,坐牢出獄以後,聲譽受到很大的影響,主流媒體往往不願刊載他們的作品,「自立副刊」是他們發表作品的一個管道。
《文訊》簡介
1983年7月1日,《文訊》由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創辦。初期的目的在為文藝作家服務,蒐集、整理文學史料,為文學歷史奠基,幾年內就做出了一些成績,頗受文藝界、學界的稱讚。但《文訊》不以此為滿足,每期藉專題企畫的方式,探討不同階段的文學發展,將各個階段的作家作品、學術思想記錄下來,肯定前輩作家的文學表現,也重視文壇新秀的努力創新。
《文訊》不僅致力於文學史料的蒐集、整理及研究,並試圖呈現完整的藝文與出版資訊,報導作 家創作與活動。既重視城市文學的繁華典雅,亦從不忽略地方文學的純樸動人。 發行以來,重點始終放在現當代台灣文學整理及研究上,成績粲然可觀,誠為研究當代台灣文學必讀之文學刊物。由於長期的用心經營,我們獲得文藝界及學界普遍的肯定,已經成為台灣現代文學的資料庫,可說是台灣文學發展的檢驗指標。
中國論壇簡介
《中國論壇半月刊》為聯合報創辦的刊物之一,創刊於1975年10月,於1992年10月停刊,1990年10月從半月刊改為月刊,共出刊385期。名為中國論壇,但實質上談的是台灣的社會與民主,記錄臺灣民主化的進程,同時是1950年代知識分子的文藝思想匯聚。
中國論壇創刊目的在於實踐輿論報國,其內含四大意義,一是反映公意,二是鼓吹新的觀念,再者是啟發民智以及促進國家社會的團結與進步,使之成為中國人為建設三民主義新中國的論壇。
創刊背景為1970年代中華民國政府經歷了一連串的內政與外交挫敗後,分裂成三種意識形態的政治派系,中國論壇便成為具改革使命的知識青年,重要的言論發表管道,內容涵蓋對台灣社會、經濟、政策、國際關係上的看法。除此之外,「文藝」在中國論壇上佔據大篇幅版面,讓偏向鄉土意見得以發聲,在鄉土文學論戰期間扮演重要角色。
中國論壇一舉橫跨70、80、90三個年代,歷經台灣政治重大轉變、報禁開放、紙本式微,卻依舊長存,知識份子以「文字」推動改革,信奉民主開放價值,進而超越統獨意識及族群藩籬,展現多元觀點,是台灣重要的歷史記載之一。
《聯合副刊》簡介
《聯合副刊》原出刊自《聯合報》,為一優質的詩文共賞空間,接受文藝作家、一般民眾投稿,或由編輯邀稿過程選刊的軟性、文藝創作版面,擁有純文學性質,刊載文藝創作、新詩、小說等不同表現形式的文章,資料庫主要收錄1951 年以來原刊全版影像。
該副刊為臺灣重要的文學園地,歷經林海音、平鑫濤、馬各、瘂弦、陳義芝、宇文正等主編,有許多臺灣文壇名人諸如:吳念真、小野、丁亞民、季季、三毛、李昂、朱天文、朱天心、蕭颯等人都曾約定創作。
如今內容來自全球華人優秀創作的小說、詩、散文、報導文學,帶給無數讀者澄淨心靈的深沉感動,文間相關知識也常出現於校園學子試卷中,在學習教育上更具備意義,具有提升個人文藝氣質及典藏民間藝文的重要價值。
《聯合副刊》不僅是新文學作家最主要的發表園地,文字搭配豐富插畫更引領知識與感性的閱讀饗宴,其匯集融入人民生活的報刊文學,為近代文壇最具影響力的人文報刊之一。